▲時序已經入冬,加上近期東北季風影響,台灣各地明顯能感覺到氣溫驟降,也讓各地的鍋物店出現大批進補人潮。(示意圖/pxhere)
吃喝玩樂淘健康

天冷「吃鍋進補」要注意!營養師曝「納含量top6」這口味比麻辣鍋更肥

姊妹淘的話:

隨著冬季來臨,台灣氣溫驟降,鍋物店迎來大量進補人潮。營養師高敏敏提醒,6種疾病患者在吃補湯時需謹慎。她公布鍋物的「納含量及熱量排行」,建議鍋物要健康,除了少油少鹽,還應減少酒精、增加蔬菜,醬料可避免使用豆瓣醬、豆腐乳,轉用蔥、蒜、辣椒、蘿蔔泥,少量醬油為主。減少加工製品的攝取,強調「多蔬食、少加工、湯不喝光、醬不多加」原則,可有效減少鈉含量,使鍋物更健康。

▲時序已經入冬,加上近期東北季風影響,台灣各地明顯能感覺到氣溫驟降,也讓各地的鍋物店出現大批進補人潮。(示意圖/NOWnews資料照)
▲時序已經入冬,加上近期東北季風影響,台灣各地明顯能感覺到氣溫驟降,也讓各地的鍋物店出現大批進補人潮。(示意圖/NOWnews資料照)

時序已經入冬,加上近期東北季風影響,台灣各地明顯能感覺到氣溫驟降,也讓各地的鍋物店出現大批進補人潮。不過在補身體之前,也該先注意到自身情況是否適合!營養師高敏敏就提醒,有6種疾病的朋友,在吃補湯時要多加留意,同時也公布鍋物「納含量以及熱量的排行」,讓民眾進行參考。

高敏敏13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冬天到了,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酸菜白肉鍋等等鍋物是不少民眾的最愛,但以下6大族群的民眾在食用時要特別注意:

易嘴破、皮膚濕疹者:已處於嘴巴潰瘍、皮膚尋麻疹、濕疹、皮膚紅腫癢的情況下,身體可能已處於發炎狀態,若在此時進補恐造成發炎狀況加重,反而延長病情。
自體免疫疾病者:若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患者,進補可能導致免疫過度亢進。
糖尿病者:建議以少油、高纖食材為主,而像是南瓜、芋頭、玉米、山藥等主食類食物,要注意攝取量 以免血糖過高。
高血壓者:建議減少烹調使用的酒量及醬料,以免血壓過高。
痛風患者:減少喝湯,因為酒精不利於體內普林代謝,也須注意肉的份量並多喝水。
腎臟病友:湯及肉類蛋白質中的鉀含量偏高,有腎臟疾病的患者要注意攝取量。

▲高敏敏今(13)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冬天到了,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酸菜白肉鍋等等鍋物是不少民眾的最愛,但有6大族群的民眾在食用時要特別注意。(圖/取自高敏敏 營養師臉書)
▲高敏敏今(13)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冬天到了,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酸菜白肉鍋等等鍋物是不少民眾的最愛,但有6大族群的民眾在食用時要特別注意。(圖/取自高敏敏 營養師臉書)

隨後,高敏敏還分析了6種最常見鍋物的熱量以及鈉含量(數值約為喝完兩大碗湯650ml之估值),排行榜如下:

🟡麻油雞 1000kcal/鈉含量1320mg
🟡薑母鴨 900kcal/鈉含量2700mg
🟡麻辣鍋 850kcal/鈉含量3200mg
🟡羊肉爐 700kcal/鈉含量2400mg
🟡藥膳鍋 680kcal/鈉含量2291mg
🟡酸菜白肉 500kcal/鈉含量3600mg

高敏敏也建議,民眾如果吃鍋要吃得健康,除了少油少鹽的烹煮外,還可以少加一點酒精、多加一點蔬菜;醬料部分能不沾就不沾,或是避開豆瓣醬、豆腐乳,改用蔥、蒜、辣椒、蘿蔔泥為主,加入少許醬油當沾醬即可。至於「加工製品」也可以少吃,盡量以原型食材為主只要把握「多蔬食、少加工、湯不喝光、醬不多加」的原則,鈉含量也會降低許多,吃鍋也不再油膩膩。(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秋冬確保健康雙守則:跑步搭配營養師菜單維持好身材

愛追劇的妳注意!「這習慣」恐讓枕神經疼痛症狀加劇,小心釀悲劇!

姊妹淘編輯部
關於兩性感情、名人娛樂、美妝時尚、私密18禁以及同志議題與所有女性質感生活的一切,透過姊妹淘的獨家觀點,一起Babyou寶貝妳、陪伴妳看見更美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