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想愛的話就愛吧,不想愛就不要愛。(圖/海苔熊提供)

如果你對某件事情沒有愛,那麼做不來,是常態

然後我會期待他們在描述這件事情的時候,可以「真正的」回答,而不是繞圈子或打哈哈。比方說,有些回答可能像是這個樣子:

「我也想要愛他,可是⋯⋯」

「想要把這件事情做好,但是⋯⋯」

「讓我能夠喜歡這份工作,不過⋯⋯」

「我覺得我應該要待在這份關係裡面⋯⋯」

前三個句子都是「條件句」,似乎隱藏了一個想法是「如果某件事情發生了、產生一些改變了⋯⋯,那麼我就可以愛他、把這件事情做好、喜歡這份工作」

要破解這個句子比較容易,因為你只需要詢問自己「想像那件事情真的發生了,你真的可以做到後面你說的這些嗎?你就真的可以好好愛他、把事情做好、喜歡這份工作嗎?」

倘若你在問自己這句話的時候,內心開始產生了一些猶豫,那麼練習讓自己停頓在這個猶豫當中幾分鐘,想一想那個定論究竟代表什麼?

而在上面四個句子當中,最後一個句子比較麻煩,因為它不涉及條件,而是涉及「應該」——該成為怎樣的人、愛上怎樣的人、做了怎樣的事情、從事怎樣的工作,你內心的OS:是如果達成了以上種種,我會覺得比較安穩、我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的一分子,我不是被孤立(isolation)的,我是和一般人一樣的。

這個念頭比較不容易鬆動的地方在於,只要想著「我應該」,你就可以變成一個「看起來有目標,但實際上正在前往你不一定很想要的目標」的人。你在做的不一定是你喜歡的事,而是你被迫必須要做的事,你在愛的並不一定是你真正想愛的人,只是你覺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關係;你正在前往的並不是你想要去的森林,只是你被賦予了某個任務、某種要求、使得你不得不進入這座充滿黑暗、害怕、恐懼、又有龐大負擔的森林⋯⋯。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