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Instagram宣布下架有關整形的濾鏡。© Michael Buckner/BMA2015。(圖/VOGUE提供)

Instagram宣布禁「整形濾鏡」抵制網美臉,真的能幫助我們身心更健康嗎?

© Michael Buckner/BMA2015。(圖/VOGUE提供)

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Mary McGill在愛爾蘭國立大學戈爾韋分校National University of Ireland Galway擔任博士生的期間,研究了自拍與後現代女性主義的數位文化,並對相關新聞回應道:「我歡迎任何能簡化我們現有強烈視覺文化的改變,雖然我認為這項改變的影響微乎其微。這項議題不僅僅侷限於幾個濾鏡,Instagram等類型的網站已經變成了我們生活準則的一部份。」McGill所說的準則指的是什麼?「這些準則將女性身體與臉部視為物體,始終以法醫學的角度進行審視與評估,所有的美肌應用程式都以我們的身體需要完美化為前提;因此,大家便自動成為了有缺陷的身體。」

FaceTune是這類型的美肌應用程式之一,在2017年成為Apple最受歡迎的付費應用程式;提供精細的臉部細節編輯功能,效果比卡通濾鏡更細緻,可能也更普及,甚至還可以拉直鼻子,或重塑下巴線條。有了這樣的美肌應用程式,人們便能輕易創建微調後的個人數位頭像,但卻讓有些人覺得他們與的照片不相稱,甚至無法直視智慧型手機中的自己。於是,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女性,拿著自己編輯過後的自拍照給整形外科醫師看,希望在現實生活中也能擁有相似的容貌。

擁有倫敦時尚學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時尚文化碩士MA Fashion Cultures頭銜的時尚理論家兼課程負責人Rosie Findlay博士對《Vogue》說:「這類對我們自己還有身體的想法,在社群媒體興盛前就已存在,但這類想法現在被強化了,因為社群媒體鼓勵且訓練我們以高度調整過後的角度來檢視自我、管理自己的外表。」她表示,自2000年代中期以來,關於Photoshop修圖與整形手術的話題便持續不斷;現在,隨著FaceTune細微修改功能的流行,我們越來越難察覺照片是否經過修圖。「讓你可以巧妙地修改或提升自我(對這類如同外科手術的技術,相當溫和的詞彙),並且看起來仍像你自己,只是變成一個稍稍改進過後的版本,我認為這是這類美學的目標;如果你對手術前的自己仍有高度的認同感,那麼,這是成功的。」她很快地指出其中隱含的層級概念—「些微」與「太多」之間的對比,創造了新一代對美的等級劃分。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