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無論為幾十分鐘、一天之中或是是一個禮拜,在這工作之外的時間是對身心有極大的修復作用,緊繃的狀態在生活裡佔了將近二分之一,會影響睡眠品質,腦袋的思緒即使閉上眼睛還是不斷的憂心而運轉。
亞理斯多德曾說:「人們戰爭是為了和平,工作是為了休閒」。休閒是人類所有活動的目標;他認為人唯有在休閒時,才是真實的生活著;日常的每件事都應朝著由高貴思想與美德善行衍生的自我成長機會發展。
我並不認為和平是要靠戰爭取得,戰爭只是一種「行動」概念,一種為了平衡與和諧而做出的突破,在思想與行為上去爭取到平和的狀態。
現代人對於休息範圍的定義越來越狹窄化,上班之外的時間,剩下補眠、吃頓飯、滑手機、追劇、看直播⋯⋯或在交友app上閒聊,並非這是不對的事情,但除了這些還有許多有意思的選擇。
無論如何,休息的意義是什麼?搜尋了許多相關的資料,找到了六種歸類論述,也許你在以下的例子之間會找到自己最佳的休息計劃。
/ 休閒體驗效益 Verduin & McEwen(1984)提出人們從事休閒遊憩行為活動,可有的休閒遊憩效益。
1.社交效益(Social benefits): 休閒參與的時候,能與擁有相同嗜好的朋友及家人相聚,分享珍貴的情誼與樂趣,藉此經營情感與獲得安慰,並藉此達到社交效益。
2.放鬆效益(Relaxation benefits): 具研究約有50%-80%之各類疾病皆導因於心理壓力太大,休閒活動對於減輕心理壓力,消除疲勞有非常大的助益
3.教育效益(Education benefits): 休閒活動提供藝術、人文科學等不同興趣的體驗,可從中學習到新的事物,讓人投入在吸收新知識、充實生活,提高個人生活的品質並有機會接觸社會、甚至信仰、文化等其他領域之事務。
4.心理效益(Psychological benefits): 每個人都有被肯定、認同的慾望,休閒活動提供機會讓每個參與者均能從中獲得有形或無形被肯定的機會,因此獲得成就感亦是其效益之一,對於情緒的緩衝及恢復心態的調適有所助益。
5.美學的效益(Aesthetic benefits): 藝術活動是休閒活動的一種,因此藝術活動中所具有審美意識與美學價值即成為休閒效益所在。
6.生理的效益(Physiological benefits): 從事休閒活動如慢跑、游泳、羽毛球等運動,能避免因缺乏運動而發胖或罹患與心臟血管有關的疾病,定期的肢體動作活動能確保身體的健康。
在緊繃的工作之中,暫時的離開是最好的方式,可能到休息室沖泡熱茶,或者看一篇能分散注意力的短篇文章,在適時舒緩的過程中就是最好的精神解放與過濾。
別忘了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找到適合自己休息方式才是真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