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有話為何不直說?他的沉默,妳也「參與」過!

 

婚姻研究者Markman指出,在關係裡面累積的委屈如果總是沒有被說清楚,到最後就會變成兩個人都沒有辦法接住的炸彈,等到爆炸的那一天,也已經無力可回天[1]。

心裡有話講出來一起討論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悶在心裡?如果他這樣的行為讓你覺得很討厭,那麼你第一個該想的並不是他這個人有什麼病,而是「你做了什麼」讓他如此反應。

等等!怎麼變成我的錯了?其實,根據互動行為理論(Behavioral Theory),所有關係裡面的行為都是透過互動而來的[2],當對方「隱忍不說」得到好的回饋(Rewards)的時候,他就會繼續做這件事;而他如果說了反而獲得懲罰(Punishment),他以後反而更不會說。例如,妳在他把事情一五一十交代出來之後,責罵他為什麼不直接告訴你,其實也是一種懲罰,於是他在心裡面學到一件事情:「早知道說出來會被罵,而且還用氣氛變得這麼糟糕,不如一開始就不要說。」、「看吧,我就知道說出來一定會吵架,下次還是不要講好了。」

關係制約理論

我們都很討厭自己在感情裡面被對方制約,但感情本來就是一種彼此制約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可能發生得非常的隱微:他說要和學妹去吃飯,你試圖讓自己寬宏大量地說「好」,可是慢了一拍;他說妳在朋友聚會上面講那句話讓他很不爽,妳下意識地道歉,但語氣卻很無辜;他因為公司的事忙得比較晚,而且忘記打電話跟妳說,回到家之後雖然妳沒有說什麼話,可是杯子放在桌上的力量卻比以往重了些⋯⋯發現了嗎,很多時候對方的逃跑、不願意討論問題、覺得被強迫,其實都是來自於妳的某些細微反應。

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無力感:「反正就算說了也不會改變什麼吧?」、「還不是就是這樣,老問題了⋯」、「我不想要吵架,還是就忍著吧。」,他雖然真正說出來的話很少,但心裡的話卻很多*。

解開負向循環

簡單地說,你們過去相處的一些問題(例如妳缺乏安全感、嫉妒;對方的界限不明、彼此難以磨合的生活習慣等待)形成了妳對這段感情的一些基本反應(不耐煩、容易猜疑),而當對方誠實說的時候,你又給予一些懲罰的回饋(你為什麼不告訴我?有話直說很難嗎?),那麼他大概就會維持「不說」的這個行為。

那該怎麼辦呢?所有的循環理論都有一個共同的解就是,當其中的一個歷程不再發生,這個循環就會被打破。例如,下次他好不容易把心裡的想法說出來的時候,你可以說:「雖然我有點生氣,不過謝謝你願意告訴我。我猜你願意講出來是真的很困難,不過也因為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好好討論。謝謝你願意說。」

雖然有點假掰,但妳的確是想讓狀況有所不同。當然,或許你長期也被對方給制約了,當他不說的時候,你就會自動的指責;或是當他表達的時候,你也很難有好話。所以要「說點不同的」,對你來講的確是不容易,但當你覺得很彆扭的時候,請跟自己說一句話:要做出和以往不一樣的事情是困難的,不過總要有一個人先開始。久了之後,就會「弄假成真」,變成你們實際的互動方式[3]。

「可是,每次我都想要好好討論,他卻會覺得我在無理取鬧!」你可能會這麼說。沒錯,當你改變關係裡面的互動方式,對方一開始一定會覺得不習慣、抗拒、但如果你持續,並且留意你的語氣以及溝通的時機,他也會逐漸「走向」你,而不是遠離。改變並非一朝一夕,有時候我們需要多一點時間,來調整彼此在感情裡的位置。當你位置變得不同,你的關係才可能有所不同。而開始做以後,妳可能也會發現他的沉默,妳也「參與」過!

延伸閱讀

*與行為制約相關的理論有許多,在這裡不贅述,可以參考「強迫理論」(Coercion Theory)[4]或「逃脫制約模型」(Escape conditioning model)[5]。

1.         Markman, H.J., Backwards into the future of couples therapy and couples therapy research: A comment on Jacobson. 1991.

2.         Karney, B.R. and T.N. Bradbury, The longitudinal course of marital quality and stability: A review of theory, methods, and resear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5. 118(1): p. 3.

3.         Wiseman, R., 撕掉勵志書:推餐盤減肥,喝熱茶殺價,心理學家教你用行為改變思維(Rip It Up:The Simple Idea That Changes Everything). 2013, 台灣: 漫遊者文化.

4.         Patterson, G.R., Reciprocity and coercion: Two facets of social system. 1970.

5.         Gottman, J.M. and R.W. Levenson, Assessing the role of emotion in marriage. Behavioral Assessment, 1986.

>>看更多本周HOT ISSUE為什麼你連話都說不清楚?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