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最糾結的謊言:「我把媳婦當女兒。」

媳婦的糾結

 

而身為媳婦(或將來可能的媳婦),不少人會希望與公婆分開住、或是不要有太多的交集(王俊豪,2008)。有句話說:「距離遠了,心就近了」,事實上,「與上一代互動越多的已婚女性,對父母越容易出現愛憎矛盾與罪疚矛盾,對公婆也會產生罪疚矛盾」(利翠珊,2007)。研究也發現兩代間有合適界線的家庭,通常關係比較好。

不過,縱使分開住,妳還是會面臨自己的糾結──例如,和其他女人之間比較(吳嘉瑜、趙淑珠,2004)。婚後,妳可以比較的對象至少包含:自己媽媽的媳婦,自己婆婆的女兒,原生家庭的其他手足、婆婆如何對待你先生和他的手足、自己的好姐妹朋友的婆媳關係⋯⋯痛苦是比較出來的,越比較往往越痛苦(當你和「過得比較好的人比時」)。

所以,或許一開始就把彼此定位成「婆媳」,不要去妄想「應該」情同母女,內心的矛盾也會少一點。

準備好,再拜訪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去男友家做客到底該怎麼辦?其實真正重要的根本不是要不要買伴手禮或要不要洗碗,而是「他在他家的角色」是什麼?根據過去三角關係的研究(婆婆─媳婦─兒子),第三個人(兒子)通常扮演決定性、重要的角色。他的一句話,可能會讓妳痛整天、可能讓妳欣慰到昇天(對婆婆亦然),更可能影響到妳們對彼此的看法與行動等等。因此,如果你不知道去他家該做些什麼,跟他討論是一定要做的事!如果他回「當自己家就好」、「什麼都不用做阿」(OS:那我還要問你嗎),妳可以多探問下面兩個問題,了解他的家庭男女地位:

●你們家最常被罵的是誰?為什麼被罵?

●家中誰講話最有影響力?有什麼例子嗎?

根據台灣的研究,女人以關係和家庭為核心,而男人比較容易在家庭生活當中撤退(陳富美、利翠珊,2004)。男人就算和自己的丈人關係不好,如果沒有犯什麼大錯,基本上還是不會影響到自己太多(李青芬、唐先梅,2013),倘若他對於家庭關係沒有那麼敏感,妳的引導和詢問就變得非常重要。

畢竟沒準備就踏進他家,被炸死的通常會是妳不會是他。

海苔熊

延伸閱讀

孔祥明 (2001)。 媳婦?女兒?妳媽?我媽?從誰是“自己人”看婆媳關係[Who Is One of Our Own? The In-group/Out-group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in-law]。本土心理學研究(16),頁 43-87。

王俊豪 (2008)。 台灣初婚夫妻的居住安排[Living Arrangements of First Married Couples in Taiwan]。人口學刊(37),頁 45-85。

利翠珊 (2007)。 華人已婚女性代間矛盾情感之特色與測量。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20(4),頁 357-386。

吳嘉瑜、趙淑珠 (2004)。 以多重觀點建構代間矛盾經驗之新嘗試[Utilizing Data from Multiple Family Members to Building Up Intergenerational Ambivalent Experiences]。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17(1),頁 75-111。

李青芬、唐先梅 (2013)。 編織翁婿的生命花布:翁婿關係發展之初探[The Father-in-Law and Son-in-Law Relationship: A Preliminary Study]。應用心理研究(57),頁 219-250。

陳富美、利翠珊 (2004)。 不同情感組型夫妻在家事分工上的差異:對偶資料的分析。應用心理研究, 24,頁 95-115。

黃囇莉、許詩淇 (2006)。 虛虛實實之間:婆媳關係的和諧化歷程與轉化機制。本土心理學研究, 25,頁 3-45。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