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首次聊天,就知道合不合的十個心理探問!

對於關係的初探,我們都想錯了。我們常常以為,知道一些「自己在乎的條件」,就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殊不知這樣的想法有兩個盲點:

l   你口中的擇偶條件,常常跟你最後選的對象,沒有關連。

過去的研究一致地指出,男性在擇偶時在乎的是對方的吸引力,而女性在乎的是他有沒有錢。可是,這種差異可能只存在「想像」當中,Eastwick與Finkel利用速食約會和長期追蹤的方式都發現,人們通常都不會按照他們定的「標準」來選擇另一半[3]。

l   現在的你,其實是過去的累積

「其實我們沒有理由相信,一個過去都和爛人在一起的人,在沒有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之前,可以遇見好的對象。」心理師可達鴨在一次聊天中這樣跟我說。你可能會發現,那些老是說不要再跟公子、媽寶、軟爛人在一起的人,最後都好死不死又選擇了類似的人。因為我們在選對象時,從來不是理性的,但同樣的你可能會重複吸引到類似的人。

剛認識的時候,最難知道的不是他交過多少女友、在哪裡工作、而是他對事情的看法是什麼。畢竟分手的第一名因素不是他是否有車有錢,而是價值觀、溝通能力與個性差異[4]。早一步從探問中看見,就能減少嘗試錯誤的重複演練。

你的青春美好而有限,永遠值得更適合你的遇見。

延伸閱讀

[1]撕掉勵志書:推餐盤減肥,喝熱茶殺價,心理學家教你用行為改變思維

[2] Shelton, J. N., Trail, T. E., West, T. V., & Bergsieker, H. B. (2010). From strangers to friends: The interpersonal process model of intimacy in developing interracial friendship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7(1), 71-90. doi: 10.1177/0265407509346422

[3] Eastwick, P. W., & Finkel, E. J. (2008). Sex differences in mate preferences revisited: do people know what they initially desire in a romantic partner? J Pers Soc Psychol, 94(2), 245-264. doi: 10.1037/0022-3514.94.2.245

[4]白秀玲與柯淑敏(2006)。分手的哲學(第六章)。兩性關係與性別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出版。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