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電影《無聲》是台北電影節開幕片,劇情緊湊。(圖/台北電影節)

電影《無聲》的哲學思辨:人類到底性善,還是性惡?

▲電影《無聲》是台北電影節開幕片,劇情緊湊。(圖/台北電影節)

電影有給出答案,就是「愛」與「希望」,OK,聽起來很八股,超像什麼《美少女戰士》還是《愛天使傳說》裡頭會呼喊的口號。

但所謂「愛」,除了愛你的家人跟朋友,這部電影其實更擴大,即是:你要懂得去愛比你弱勢的人,願意理解他們的處境,懂得保護他們的需求,甚至因為這份愛,讓你願意為他們勇敢一次、為他們發聲。

知名哲學教授傅佩榮提過一句話,筆者很是感動,他說:「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取決於對待弱勢的態度」

這句話恰好符合了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世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讓老年人都能得到照顧,讓所有人交友能相互信賴,讓青少年都得到關懷。

遺憾地,目前不只台灣,綜觀世界上「已開發國家」或「發展中國家」,都很少能做到孔子這個大同思想,光看到美國現在亂成一鍋粥就知道了,要達到老者安之等境界,需要大家發揮理解之愛、身體力行執行幫助。

孔子不只是教育者,他更是個哲學家,他這句話的背後有一個完整、具有邏輯的論述,全藏在國、高中生天天在讀的《論語》裡,只是不曉得有多少學生能夠真正看見、發現這個智者對世界的期待與愛。

難怪孔子會被西方第一流的德國哲學家雅士培(Karl Japers)盛讚,並將其與蘇格拉底、佛陀和耶穌,並列為「四大聖哲」,為什麼是聖哲?因為他們講出來的事情實在太難做到了,但是又很重要。

然而,幸好他們說出來這樣的志向,讓後人如我們,起碼能有個方向去努力。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