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該如何解決種種複雜的三角習題,再次找回雙方都滿意的婚姻關係?(圖/Shutterstock)

當兩人之間多了孩子、公婆,會變成什麼樣子?

1+1>2個家庭
婚前兩人對雙方的家庭成員大多相敬如賓,對彼此的生活習性也不是太了解,婚後若是夫妻兩人擁有自己的小套房,沒有和婆家相處的太頻繁,即使有爭執,也不至於太過影響彼此的生活。但當和姻親們住在同一間房子裡時,許多的摩擦也會自然產生,原本2個不相干的家庭一旦組成姻親關係,恐怕衍生出來的家庭問題會大於能承受的範圍。

婆婆不是敵人
提到姻親的爭執,經常被點名的大概就是妯娌以及最常被討論的婆媳問題,許多媳婦不解,為何婆婆總是過度積極的介入夫妻之間的事情。其實回想兒時,母親照顧和管教孩子的時間是最多的,因此即便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婆婆一時之間恐怕還無法將這份「對孩子的關懷」輕易卸下。

沒有聲音的丈夫
男性在媽媽和太太之間,身兼了「兒子」與「丈夫」兩個角色,這個三角關係當中,之所以會有爭執產生,依羅秋怡院長的臨床經驗看來,大多是因為丈夫擔任了沈默的夾心餅乾,不太敢表達意見,夾在妻子與母親之間,想要討好雙方,卻沒有一方會感到滿意。若是丈夫能夠清楚表示自己的立場,便能少去很多的爭執。例如丈夫可以告訴婆婆:「我很感謝媽媽的關心,但是我現在的生活很順利,當我需要幫助的時候會讓你知道,請別太為我操心。」婆婆便能清楚的知道兒子已為人夫,他的生活模式並非跟以前一模一樣,或是妻子認為婆婆經常要丈夫陪伴而感到不滿,丈夫可以和妻子溝通如何分配時間,而不是選擇隱退,讓雙方的戰火越演越烈。

長不大的兒子
有些丈夫習慣倚賴父母的照顧,即使已經結婚、升格當爸爸了,也不能脫離父母獨立的過生活,這會讓妻子雖然嫁入他們家庭,扮演的卻不是太太的角色,反而像是成為了別人的女兒,但新的家庭應該有新的系統,要改變生活模式,需要好好的跟老一輩溝通。羅秋怡院長表示:「溝通很重要,藉由什麼方式來溝通更需要智慧,若婆婆的個性比較喜歡主導,媳婦的脾氣也不好,兩人可能無法平心靜氣的溝通,會增加正面衝突的機會。但也不建議一味的隱忍、委屈,待到爆發那日可能造成更大的傷害,媳婦對婆家來說,關係畢竟不是那麼親密,想要跟婆婆好好溝通,除了可以藉由丈夫來表達自己的感覺和想法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嘗試與婆婆建立好的互動關係,適時表達關心,爭取婆婆對自己的信任。」

對媳婦的雙重標準
許多媳婦抱怨婆婆對待自己和對待大姑、小姑的標準差很多,但試想自己對親生父母和公公、婆婆的行為,是否也有差異呢?自己的女兒畢竟是一手拉拔長大的,對她們的容忍度也比較高。

許多婆婆對媳婦的標準雖然嚴苛,卻不至於無理謾罵、攻擊虐待,在抱怨婆婆的雙重標準之前,先評估自己是否有對待他們如親生父母般,再評估婆婆的行為究竟只是對媳婦保有一定的距離,還是充滿攻擊性的行為。

保持適當的舒適距離
有些夫妻婚後住進婆家,孩子也託予婆婆照顧,卻不希望婆婆干涉其他的事情,既希望從婆家得到幫助,又不願意妥協、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羅秋怡院長認為:「有時候婆婆或許也受了一定程度的委屈。如果不想遵守婆家的生活習慣,建議可以和老公商量搬出去住,將彼此之間的距離感拉出來,婆婆比較能感受到雙方是不同的家庭,會有不一樣的生活型態。」若現實情況不允許,非得要住在婆家,則要注意上下兩代之間的彼此尊重,試著去了解對方的規則,避免爭執的發生。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