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一味節省,只會辜負生活。(圖/Shutterstock)

省一點就能存更多錢?小資女的兩大理財誤區!

別只盯著鑰匙孔看

李笑來曾經提出過一個「萬能鑰匙」的概念。意思是,當你遇到一扇鎖著的門時,你應該去哪裡找鑰匙?顯然不應該只盯著鎖頭看。

同理,當我們遇到問題時,要做的不是盯著問題看,因為答案像鑰匙一樣,這個時候肯定沒在鑰匙孔裡插著,一定是在別的什麼地方。所以,當我們嘗試解決問題的時候,只盯著問題看,盯著問題想,盯著問題找解決方案,通常會以失敗告終。

賺錢這件事其實是一樣的。

有人說,你追錢,追不上錢,錢追你,你跑不掉。別人以為理財就是賺錢,然後就只盯著錢看,事實上,解決方案一定在其他地方。我認為,這個地方是能力,更是認知。

總盯著錢的人,通常賺不到錢;真正賺到錢的人,通常都會把注意力放到自身能力的提高和認知的疊代上,這才是理財的深意。

把財理好最重要的不是盯著錢看,而是盯著創造財富的能力及掌控好財富的認知這兩大技能。

理財是認知和能力的變現

我們再來設想一個熟悉的場景,你早晨上班出門,碰見了隔壁李阿姨,她剛去菜市場買完菜回來,跟你嘮叨一會兒要去銀行,上次買的50萬元的理財產品今天到期,想趁早取出來。這家銀行的理財收益只有4.5%,李阿姨不滿意,知道你在金融機構工作,就問你,有什麼利率更高的理財產品。不等你推薦,李阿姨自己碎唸著,別人跟我說買基金不錯,現在大盤3000 點出頭,未來應該能賺錢。但她又很擔心,畢竟是自己的養老錢,擔不得風險。你剛想勸她,她自己又興沖沖地說,買基金倒不如去買朋友推薦的民間借貸項目,收益高,又有熟人擔保,安全。

這位上年紀的阿姨,並不缺消息來源,但是她在認知層面出現了偏差。首先,風險承受能力較低,任何市場的波動都可能讓她心態崩塌,割肉出局,用這種心態去買基金,十有八九是要虧錢的。其次,風險承受能力低,卻因為對賺錢的盲目追求、對風險的認知不足,很可能最終進入「熟人」推薦的民間借貸項目。因為在她的觀念中,熟人可靠,市場不可靠。在更深層次的認知裡,她認為事物的發展應該是直線上升,而不是波動上升的。

你一方面為李阿姨擔著心,另一方面老家的叔叔來了電話,鄉下的消息來源不多,在金融行業工作的你,成了家鄉有頭有臉、有知識有文化的代表,親友們都愛跟你諮詢關於錢的事情。叔叔這次是「報喜」的,上次投了幾萬元到股市試水溫,幾個月就賺了一倍。叔叔很高興,認為自己有炒股的「天分」,幾個月也把股市「看明白」了,分析起來頭頭是道。這次他要「大幹一場」,把家中全部積蓄60萬元全投入進去,年底要資產翻倍,到城裡買大房子。

你心中一驚,嚴肅地說:「叔叔,不要。」他卻覺得你耽誤他賺錢,本想請你推薦幾支「牛股」,這下憤憤然掛了電話。

叔叔把股市當成了改變家庭命運的神器,把運氣和時機誤認為是自己的能力。他對風險的認識不足,對財務的規劃能力不夠,除了股市,沒有更多的投資管道,心中又對理財的「賺錢」功能過於樂觀,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

你對著電話嘆口氣,趕緊致電父親,請他千萬勸叔叔慎重。

馬雲曾經說,任何一次機會的到來,都必將經過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 」和「來不及」。

投資即決策,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擲出籌碼,在風險與收益之間做平衡。因此,對自己的認知能力要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知,盡量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決策。

同時,還要不斷學習,拓展知識邊界,提升認知能力,從而在理財投資的領域,做出勝算更高的決策。

文/ 亭主

本文出自《我的財富自由手冊》寶鼎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