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最好的關係,是坦誠相待,認真傾聽。(圖/Shutterstock)

你有話不直說的樣子,真是討厭

我有位直男程式設計師朋友,有天轉發了一套所謂的「測試題」給我,是網路上流傳挺廣的一個貼文:直男必看,你就是這樣得罪了女朋友。

「幫我參謀一下。」他說,拋來兩道是非題:

第一題:

女友說:「如果有天咱們分手了,家裡的貓怎麼辦?」男友回答:「你要是願意你就養,你要是不願意我養也行。」請判斷對或錯。

第二題:

女友說:「我今天吃藥時,你媽打了個電話給我,說你前女友出車禍了。」男友回答:「你為什麼要吃藥?怎麼了?」請判斷對和錯。

饒是我輕鬆地判斷出了第一題為錯,卻依然在第二題上栽了跟頭。這一問的隱藏陷阱在於:你居然有前女友?居然還是見過家長的前女友?為什麼之前沒有告訴過我?

「談個戀愛,為什麼還要做這麼難的題啊!」他發出哀嘆,「真那麼想知道的話,直接問不就行了,為什麼要繞這麼多個彎,煩不煩?」

那時我還嘲笑他「注孤生」(編按:注定孤獨終生的縮寫),而後來他的一段戀情,果然以忽略了小女友在社群空間裡連著轉發了一週的有關最新款口紅的各種文章而告終。

 

那女孩跟他分手的時候氣憤不已:「一支口紅我也不是買不起,我要的不是口紅,是你的關心和重視!」

聚會時,他委屈巴拉地跟我們吐槽:

「我不關心她我天天多開十五公里的車接她下班?我不重視她我把她的照片設成手機桌面?

「你說她為什麼就不說呢?她不說我怎麼知道她在想什麼?明明可以直接講,還要發到網路上讓我猜。」

 

我們很喜歡玩這種「你猜猜看」的遊戲,抱怨也好,需求也罷,都試圖用隱晦且旁敲側擊的方式讓對方「自己明白過來」。

電視辯論節目《奇葩說》第四季裡,有一集的辯題是「父母提出要去住養老院,你支不支持」,讓我記憶猶新的並不是馬薇薇一發接一發的催淚彈,而是黃執中的那句反問:

為什麼我們都覺得父母要去養老院一定是「不得已」,萬一這就是他們的真實願望呢?萬一這不是犧牲,不是賭氣,他們只是因為想去而要去呢?

但我們卻早已習慣了猜。

 

我們會想:是不是我最近回家的次數太少了?是不是他們不想幫我帶孩子了?是不是老婆或老公給我爸媽臉色看了?

自問了那麼多的可能性,卻常常忽略了最簡單的一點:他們可能就是想去而已。

我們在彼此的太極中交手了這麼多年,早已學會不去相信最表面的資訊。

很多時候,社交之所以累,正是因為即便是最簡單的資訊也要耗費巨大的腦力去猜、去印證,再用同樣的太極推手讓對方接招,浪費掉大量的時間,卻並未取得良好的溝通效果。

我以前也很迷戀這種猜來猜去的交流方式,覺得它含蓄委婉,既迴避了直接的交鋒,又給自己留有否認的餘地,即便對方較真地問起,也可以用一句「你想多了」來輕鬆打發。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