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生活 » 吃喝玩樂 » 「路上觀察學」1986年早就有!國際藝術圈盛事2023台北雙年展亮點
「2023台北雙年展」主視覺。設計:Wkshps(紐約)。(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3台北雙年展」主視覺。設計:Wkshps(紐約)。(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路上觀察學」1986年早就有!國際藝術圈盛事2023台北雙年展亮點

「無論你過去幾年經歷了怎樣地獄般的生活,你多半都感覺且見證事物起始與結束的難以捉摸。你可能已經跑到最近的避難所尋求庇護,卻發現自己身處一個由攝影機和螢幕組成的萎縮艙體中,接受視覺轟炸且精疲力盡。或許是時候將眼光越過錯綜複雜的管線,問問我們如何將自動化的威脅性聲響轉譯成音樂,如何探索我們腳下大地的未知力量,這可能會為一種新的、更抒情的生命和創造提供可能性。」

娜塔莎.薩德爾.哈吉安,《心.坎》,2023。(圖/2023台北雙年展委託製作,圖像由藝術家提供。攝影:Max Schneider。)
娜塔莎.薩德爾.哈吉安,《心.坎》,2023。(圖/娜塔莎.薩德爾.哈吉安提供,攝影:Max Schneider。)

第 13 屆台北雙年展將把臺北市立美術館變成一個聆聽、聚集、即興創作的空間,在其中能探索其他方式以感知和駕馭所學。展覽將展開音樂和電影所捕捉的壓縮時間,並回放人們被錄放機器吞噬的親密生活,邀請參與者識別私密的庇護所並擁抱它、環繞其棲居之所並安然其中;打破緊繃局勢並翻轉既有尺度、價值觀和測量單位。它呼籲人們消除因長期不信任而越加了無生氣的體制疲態,並重拾對衝突和災難的清晰感,它們雖被巧妙掩藏,卻持續滲透到器官、習慣和土地之中。

本次展覽北美館率先公布幾位參展藝術作品,當中包含日本前衛藝術家赤瀨川原平的作品,他同時也是一位評論家和作家,以各種形色方式展現藝術創作,1986年更曾與藤森照言、南仲坊等人提出「路上觀察學會」,展現超前當今社群、融入生活中的路上觀察學。

赤瀨川原平,《無題》,1987。(圖/ SCAI THE BATH HOUSE 提供)
赤瀨川原平,《無題》,1987。(圖/ SCAI THE BATH HOUSE 提供)

前兩屆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2018年)及「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2020年),企圖以全知視角處理生態議題,並進一步審視人類與非人類世界之間的交互作用、動態關係和折衝策略;本屆則採取截然不同的路徑,深入探討個人日常生活中,被世界不斷變化的演算法所調節的感官體驗及內在焦慮,並探詢嶄新詩學的潛能。北美館王俊傑館長認為本屆為台北雙年展開闢了另一條道路,也非常期待它的呈現:「它看似以輕巧的方式觸及當代社會所面臨的問題,但同時又深切詰問當時間和空間條件不斷被重新定義時,人們如何定位自己。」

許村旭《當我們同在一起系列1-工人秋鬥 》,1996,150 x 225 cm。圖像許村旭由藝術家提供。
許村旭《當我們同在一起系列1-工人秋鬥 》。(圖/許村旭提供。)

延伸閱讀:

蔡明亮開展 用鏡頭凝視著李康生、將思念寫在畫布上

不知道在紅什麼但真的很紅!超可愛的日本《吉伊卡哇》限定店歡喜登台

Kis-My-Ft2千賀健永開藝術展放話「我親友都說要來看」!

FOLLOW US
本週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