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有時可能是因為害怕自己的觀點不被認同,所以用不知道來取代自己想表達的真實想法。(圖/Shutterstock)

你老是說「不知道」嗎?藏在這三個字背後的祕密

一、問:把每次你想要表達的直述句,轉換成疑問句。

 

舉例來說,你跟朋友們可能在討論晚餐要吃什麼?你內心其實想吃素食自助餐,但是怕大家不喜歡,因此回答不知道。如果你改用疑問句徵詢大家:「你們覺得試看看吃素食自助餐怎麼樣?」這時大家會想一會兒,然後開始有一些人覺得不錯,對健康滿好的,至於最後決定吃什麼還是要表決。但由於詢問的出發點是尊重,因此願意參考的人就變多了。

 

二、找:找到機會與管道,練習表達自己的想法。

 

沒有任何一種能力會憑空出現,所以,需要有場域磨練,像參加講座或工作坊就是最直接的方式。走出原有的生活圈,參與跨領域的活動,結交新的朋友,每一次的交談都是練習表達的最佳時機。因為你每認識一個新朋友,就需要向他自我介紹,每一次的自我介紹,不只讓新朋友認識你,其實也是讓你更認識自己,如果暫且不介紹自己工作的職位、就讀科系,你會怎麼介紹自己呢?

 

三、做:每一次都要有意識的執行。

 

思維與習慣需要刻意練習,才能內化。

 

以我來說,我曾強迫自己,在大眾場合當第一個舉手發問的觀眾。為什麼對自己有這麼妙的規定?因為我想藉此來訓練自己的表達與應變能力。這招非常有效,如果常參加活動的人,應該多少有觀察到,通常主持人問:「現在開放現場QA」接著就是一片寂靜,幾乎沒人舉手。若這時舉手,所有眼光都會投向他,因此需要非常大的勇氣,才能克服膽怯發言。

 

還記得我在練習無論如何都要當第一個舉手的人時,除了腎上腺素爆表外,腦袋也異常清醒。最緊急的狀況,就是必須利用向來賓問好的黃金三秒鐘,生出問題。問完當下根本顧不得臺上的講者給了什麼回答,只覺得心臟真的快要衝出來,一邊回想自己有沒有把問題表達清楚,會不會有觀眾品頭論足:「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要問!」「這是什麼奇怪的問題?」但這一切都沒有發生。反倒帶給我意外的收穫,不僅讓我學會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讓我成為一個能夠專注聆聽也更懂得如何提問的人。長時間鍛練下來,無形中訓練出快速擷取重點與組織問題的能力。

 

問問題,看似簡單,其實要把問題問好,還真是不簡單。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