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勿落入拯救者角色,與對方產生病態共依存關係。(圖/Shutterstock)

別讓陪伴失去界線/心理師:勿落入拯救者角色,與對方產生病態共依存關係

假性親密關係,沒有真實的認識基礎,失去成人關係建立的界線尊重

像朱敏和銘欣兩人關係的歷程及變化,在如今的現代社會,經常可能發生。參加一個聚會或一個社會活動,就突然之間成了很親近的朋友,一下子彼此之間就沒了個體界線,什麼都說、什麼都揭露,甚至可能沒有見過面的兩個人,因為社交軟體的接觸,一瞬間就變成無話不談的重要對象。

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很容易產生一種幻想出的親密感,失去人與人交往需要慢慢認識的現實感,而產生過度緊密依附的關係狀態。

如果其中一方,有強烈的情感需求,亟需有人安撫安慰,支撐他脆弱的存在感及極度不穩定的情緒起伏,那麼被選中的對象,就可能會在毫無預料的情況下,一下子就被攻陷城池,失守了自己的關係界線及生活秩序。

我們需要了解,在成人的世界裡,即使是親密伴侶的關係,也無法一直擔任承接或安撫對方情緒穩定的那個人。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論自己發生任何大小事,都要有一個訴說的對象,都要有一個照顧者回應我、安撫我、承接我,這並不是一個成人的狀態,而是一個幼兒化的心智狀態。因為無法承接住自己的情緒起伏,無法接受自己的獨自經驗,而要有人不中斷的關注,才能感覺到被人陪伴及獲得依靠的安心。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有人出現,被視為理想的照顧者或安慰者時,心裡自覺弱小無助,深受世界殘害欺凌的受害情結者,就會不自覺的渴求依附、共生,和這一位認定的理想照顧者、安慰者形成形影不離的共同體,好使自己感到不這麼弱小無助,這麼恐懼。

文/蘇絢慧

本文出自《受害者情結》平安文化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