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是秋季的重要標誌,這個節氣的名字,意指「暑氣逐漸消退」,象徵著夏季的酷熱即將結束,秋天的涼意逐漸到來。隨著處暑的到來,天氣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白天依然炎熱,但夜晚已經能感受到一絲涼意。植物也開始變色,樹葉逐漸轉黃,大自然在這一時刻顯示出其豐富的色彩和變化。
處暑的季節特點:夏秋交替的微妙時刻
處暑標誌著夏季的結束和秋季的正式開始。儘管白天的氣溫仍然較高,但早晚的涼爽已經能讓人感受到秋意漸濃。此時,降雨量逐漸減少,氣候由潮濕逐步轉向乾燥。在這樣的天氣條件下,人體的生理狀態也隨著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而調整。從春夏的「生長」逐步轉向秋冬的「收藏」,這種變化對於一些脾臟和肝臟較弱的人來說,特別容易感到疲乏,即所謂的「秋乏」。為了幫助身體順利過渡季節變換期,適當調整作息和飲食顯得尤為重要,艾莉絲醫師將介紹五大處暑養生原則,讓您在這個季節裡保持健康、平衡的生活。
原則一:調整作息,早臥早起
《黃帝內經》指出,秋季應「早臥早起」。處暑期間,建議比夏季提早一小時入睡,並適當增加睡眠時間,以幫助身體更好地適應季節的變化。此外,適度的午睡也有助於恢復精力,但午睡時間不宜過長,控制在一小時以內為佳。
原則二:柔和運動,提升陽氣
運動是緩解「秋乏」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在處暑期間,應選擇一些相對柔和的運動,例如步行、伸展運動、太極拳或八段錦等。這些運動不僅能有效舒展身體,還能幫助調整呼吸,促進體內陽氣的運行。此外,日間適當曬太陽,也有助於提升精神,保持活力。
原則三:飲食調養,以甘平為主
處暑屬於初秋,飲食上應以甘平為主,避免過於辛辣、煎炸、生冷的食物。此時多食用白蘿蔔、木耳、杏仁、淮山、蓮子、百合等食材,有助於滋潤身體、養護脾胃。同時,應控制鹽分的攝入,以免增加心血管的負擔。
原則四:吃酸不吃辣,保護肝肺
秋季屬肺,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肺屬金,肝屬木」,金旺會克木,使肝氣受損。因此,適當食用酸味食物能增強肝木,幫助平衡肺氣,防止其對肝臟的損害。然而,酸味食物雖好,也不宜過量。《黃帝內經》指出,過量的酸味會傷及脾胃,特別是對於有消化系統問題的人群,更應謹慎攝取。
原則五:吃果不吃瓜,選擇潤燥水果
俗話說:「秋瓜壞肚」,秋天的瓜類多屬陰寒性,過量食用容易傷脾胃。因此,應避免過量食用瓜類,而選擇富含水分且有潤肺作用的水果,如梨和蘋果。梨能潤肺止咳,對抗秋燥,蘋果則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對心血管健康有益。
原則六:適時祛除濕氣,保持身體乾爽
處暑期間,暑氣尚未完全退去,加上天氣變化無常,濕熱環境更易影響健康。此時適當祛除體內的濕氣尤為重要。可以多食用紅豆、薏苡仁等祛濕食材,幫助排除體內的多餘濕氣,保持身體的乾爽舒適。
總結
處暑雖然是告別夏天的開始,但在亞熱帶地區,真正的涼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到來。面對季節的變換,我們需要根據氣候的特點來靈活調整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以保持最佳的身心狀態。希望艾莉絲醫師這些養生小撇步能幫助您在處暑節氣中安然度過,迎接一個健康的秋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