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做工的人》是導演鄭芬芬睽違七年之後,再度執導的台劇。(圖/鄭芬芬、大慕影藝)

《做工的人》導演鄭芬芬/如果做夢會過得比較快活,多做點夢又何妨?

▲噗嚨共三人組在工地偷養鱷魚,鄭芬芬魔幻生猛地呈現出工人的發財夢。(圖/大慕影藝)

編導換位思考 作品充滿創意生活感

愛看書、電影,也喜歡跟朋友出門吃美食、旅遊,鄭芬芬其實是低度社群媒體使用者,除非是為了田調蒐集資料,她不會讓自己成天掛在網路上。幾年前中國的機會找上門,向來不給自己設限的鄭芬芬到了當地,原以為很快就有戲拍,沒想到因為種種磨合,十年都沒有產出。在這段段長長的低潮中,鄭芬芬依然靠著寫故事調劑、療癒自己。「雖然完成後又會遇到同樣的挫折輪迴,」她無奈地說,「但可能因為我太愛這份工作了,也知道自己只有做這件事情才快樂,所以就一直堅持下來了。」

至於編劇與導演在角色上的分野,鄭芬芬並不視之為衝突,認為比較像是角色的換位思考。她會在過程中隨時切換,並再三地詢問與提醒自己,有沒有被編劇的文字限制了想像?或是在完成劇本後,站在導演的角度思考,同一段文字有沒有另一種更好的詮釋方式?

靠著換位思考的彈性,鄭芬芬的作品裡是沒有「老哏」這種東西的;一來她不喜歡做別人做過的東西,二來是她總是在挑戰,要將故事說得跟別人不一樣,「我常常花很多時間看同樣題材的影片,確認是不是有雷同的部分。」只要發現有類似之處,鄭芬芬一定會修改,「培養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想法很重要。」她正色說,急於成功或佔據某個位置,對創作是沒有幫助的。

未來,鄭芬芬還想嘗試科幻片、藝術片,挑戰更多複雜的議題,並且更深刻去探討人性,嘗試多元影像創作的模式,《做工的人》為台劇開拓出一片新視野之後,鄭芬芬的創作之路還很長,不知下一次,她還會去過誰的人生?

▲透過換位思考,鄭芬芬在導演與編劇的角色中找到平衡。(圖/鄭芬芬)
▲鄭芬芬在未來想嘗試科幻片、藝術片,挑戰更多複雜的議題。(圖/鄭芬芬)

文/Stella Tsai

【本文經《臺北文創—名家觀點》授權刊登】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