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理性型決策風格類型以外的人,容易做出情緒化、非理性的選擇。(圖/Shutterstock)

日本唯一讀心師:從做不出好決定,到能往「理性決策」邁進的五個習慣

3.把眼光放遠一點:

假設在擠滿人的電車,有上班族覺得煩躁,「推什麼推」「我沒推啊」,跟別人起了衝突,正準備動手毆打對方。

這個時候如果可以上前問他:「你覺得現在毆打了眼前這個人,五年之後會因此而變得更幸福嗎?」他應該馬上就會放下高舉的拳頭了吧。

但假如被一時的情緒沖昏了頭,他很有可能就會選擇「因為很生氣,所以痛毆對方」這個讓人後悔的選項了。

這是個極端的例子,但養成在做決定之前,想像一年後、十年後可能會帶來什麼結果,平時就從長遠的角度來思考自己與周遭環境的習慣,能夠幫助我們培養理性選擇的能力。

4.做選擇時,留意過度自信、太過樂觀的傾向,做點小測試:

人在事事稱心如意,覺得這樣做從沒出過什麼問題時,容易出現過度自信、太過樂觀的傾向,陷入「我能夠做出正確選擇」的錯誤思維。但身為必須做重要決策的人,若侷限於這樣的想法,很容易做出後悔的選擇。

以「吉他伴奏曲不會紅」為由,拒絕披頭四毛遂自薦的唱片公司。

將親自來投稿的作者拒於門外,拒絕出版《哈利波特》的出版社。

一句「沒有人會用電腦啦」,拒絕投資蘋果和微軟的企業和投資人。

過度自信、太過樂觀的傾向,容易扭曲決策、招致失敗。想預防出現這樣的錯誤,可以做點小測試。

我在決定出版書籍的書名時,常常在推特或網路頻道直播,向追蹤者或觀眾做問卷調查,請大家幫忙看書名提案。

即便就我個人的直覺、出版社的經驗來說,判斷「這個書名應該賣得比較好」,但假如問卷調查的結果不是如此時,基本上我會以問卷調查的意見為主。因為過度自信、太過樂觀的傾向,所帶來扭曲決策的風險比較可怕。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