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理性型決策風格類型以外的人,容易做出情緒化、非理性的選擇。(圖/Shutterstock)

日本唯一讀心師:從做不出好決定,到能往「理性決策」邁進的五個習慣

你在做選擇時,也試著聽聽周遭的意見,做點小測試吧。

針對自己想選的選項,向年紀和立場不同的人徵詢意見,或是請周遭的人投票,這種經典的調查方法,只要樣本數達到一定的水準,應該可以獲得相當不錯的成效。

現在不用面對面詢問,透過推特、臉書、Line等社群網站或軟體,就可以輕鬆徵求眾人的意見,這些方法也能得到相當有用的意見和數據。

此外,你也可以把自己想選的選項,拿到谷歌等搜尋引擎檢索看看。

尋找相似的過去事例,了解這樣的選項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應該能夠找到做出不後悔選擇的線索。而且這時所做的調查跟分析,也能收進自己的參考資料庫。

5.從過去的失敗經驗中學習:

美國的傳奇投資大師巴菲特,可以說是投資界不斷做出不後悔選擇的最佳代表。查理.蒙格則是巴菲特一直以來都非常信賴的左右手。

蒙格本身也是投資家,累積了巨大財富,他有個持續至今的習慣,那就是寫「查理.蒙格的失敗筆記」。

筆記上寫的東西是蒙格聽聞過的各種失敗經驗,包括投資家、政治家、企業家、運動選手、歷史人物,或是新聞報導上的一般大眾。蒙格將他感到在意的失敗例子寫到筆記上,然後在投資之前,他一定會把筆記翻過一遍,確認自己在做選擇時是否犯了同樣的錯誤,而導致失敗。

針對撰寫失敗筆記的理由,蒙格回答道:「成功的因素多且複雜,到底哪個因素能帶來成功並不明確,但是失敗的因素卻顯而易見。」也就是說,蒙格藉由閱讀失敗筆記,反省別人失敗的原因,預防自己犯下錯誤。

我現在也向蒙格看齊,撰寫失敗筆記,在採取行動之前一定會先把筆記看過一遍。

比方說,受到公司內部保守勢力的反對,索尼(SONY)的智慧型手機研發事業因此受阻,寶麗來(Polaroid,發明並生產世界第一臺拍立得的公司)放棄跨足數位相機市場,業績從此一蹶不振。當我想採取保守策略時,我就會問自己:「這是不是無意義的明哲保身呢?」而且閱讀失敗案例,能提高察覺自己差點選擇容易失敗選項的機率—「這跟筆記上寫的狀況很相似」。只要察覺到了,當然也就可以修改策略。如此反覆訓練下來,便能越來越接近理性型決策風格,遠離讓人後悔的選擇。

順帶一提,我會把有意思的失敗例子存在記事軟體Evernote上。想確認的時候只要使用關鍵字搜尋即可,而且便於瀏覽,我非常推薦。

 

文/DaiGo

 

本文出自《不會做決定,你就一輩子被決定》方智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