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在親密關係之中,「想要對方改變」是很正常的理想需求。(圖/截自鄧惠文臉書)

鄧惠文/婚姻是互相與體諒,不是獨角戲

我跟那位女性聽眾說:「如果用『伴侶心態』思考這個問題,你目前的敘述只有一半。如果要思考你們的問題,我會問:「他是如何形成那麼小心翼翼的個性?為什麼是你要提醒他『兩人要有相處時間』?你負責提醒相處、他卻負責反抗相處?」兩人之間形成這種模式,是因為成長背景及性格上某種素質,這些作用讓兩人角色分化,造成注重細節的一方愈注重細節、要拉緊兩人親密的一方拉得愈緊,拉緊的這方覺得親密度不夠,所以一直打擊對方在意細節的努力。就像我曾經寫過的例子:早上夫妻散步,太太說:「這花好美喔,好像談戀愛時你送我的花。」但丈夫卻一直說:「小心!車來了!車來了!」這是一種可愛又無奈的畫面。

當兩人角色分工到這個地步,出現「極化」的現象,兩人之間的拉扯就更加強烈,產生了對立。諮商師的角色,是幫助這對夫妻了解:為什麼產生這種極化。有趣的是,當事人回答問題時通常會表示:「我又何嘗願意變成這樣的人?都是對方做了哪些事情,才讓我變成這樣。」先生可能說,他本來是討厭打掃家裡的人,但太太不掃,他只好做;可是太太又經常罵:「為什麼每次要跟你講話,你就在掃地。」氣氛不好,逼得他更常埋頭掃地,逃避妻子的目光。這些回顧能幫助夫妻明白,我們為何被推到這裡、為何選擇這個角色。

如果夫妻能夠思考,自己如何跳進或被推進目前角色的坑洞,就會逐漸覺察彼此的動力關係。明白自己在坑裡面,就開始會有一種跳出來的力量。分析之後,夫妻會嘗試重新平衡,每次角色快要極化時,若兩人有覺知,交換一下角色,就能化解很多衝突、對立跟埋怨。我認為伴侶心態非常重要,太多時候,為婚姻求助的人,都只看到兩個個體,無法思考彼此如何牽動著另一方。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