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瑞.史瓦茲
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提出的思想,不論對錯,影響力遠比一般人所了解的還要大,這世界主要是受他們左右與治理。市井小民以為他們不會太受任何知識份子的影響,但實際上,他們深受某些已故經濟學家的思想奴役。
——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
我們為何工作?我們為何每天早上起床工作都在掙扎,而不是天天過著充滿樂趣的冒險生活?這個問題多蠢啊!我們工作是因為要謀生啊,想當然爾,不是嗎?當然不是!問那些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的人為什麼工作,他們的回答幾乎都不是為了錢。他們提出非關金錢的理由有一長串,而且很令人信服。
對工作滿意的工作者非常投入於他們的工作,雖然稱不上在工作中渾然忘我,但足以這樣形容他們。對工作滿意的工作者會接受工作上的挑戰,他們踏出舒適圈,盡心竭力。這些人很幸運,他們認為自己的工作有趣,就像玩縱橫填字或數獨遊戲的人樂在其中一般。
這些人還為了什麼理由工作呢?他們樂在工作中是因為工作讓他們覺得自己能作主,他們藉由工作提供的自主權來達到某種水準上的技巧或專長。工作讓他們可以學習新事物,不管對工作或是對個人,都雙雙獲得發展與成長。另一個理由是藉此獲得社交機會,他們以團隊方式執行工作,就算是獨立工作,也還是有機會與其他人交流。最後,這些人工作是因為他們發現所做的事有意義,他們的工作使世界變得不同,有助於改善他人的生活,甚至是顯著改善。
當然,具備上述全部特性的職業並不多。我也猜想,沒有任何一種職業總是無時無刻具備以上所有特性。但是,這類特性促使我們走出家門去上班,促使我們把工作帶回家,鼓勵我們和他人談論工作內容,讓我們捨不得退休。如果沒有酬勞,我們不會願意工作,但酬勞並不是我們工作的核心理由。大抵而言,我們不認為把物質報酬當作工作理由是件好事,當我們說某人:「做事是為了錢」,不是只敘述事實,更是批評。
工作中的種種滿足感衍生出值得探討的問題:為何對大多數人而言,工作不是不具備這些特性,就是只具備一點?為何對多數人而言,工作枯燥乏味、沒有意義、令人提不起精神?為何伴隨資本主義所發展的工作模式,反而減少或消除工作能帶來的非物質性滿足感,無法激發出人們有更佳的工作表現?做這類工作的人——不論是在工廠、速食店、倉儲、律師事務所、教室、診所、或辦公室⋯⋯都是為酬勞而工作。他們可能嘗試在工作中找到意義、挑戰、及自主的空間,但這些工作環境與內容都令其找不到非物質性的滿足感。他們工作的結構方式意味著實際上為錢工作以外,別無其他理由。
根據位於華盛頓特區的蓋洛普(Gallup) 在2013 年公佈的一項大型調查報告中指出,「非常不投入」(actively disengaged)的工作者人數是喜愛自己的工作並「投入」(engaged)的兩倍。蓋洛普調查國際員工滿意度已近20 年,總計調查過189 個國家,2,500 萬名員工。最近的版本蒐集了142 個國家、總共23 萬名全職和兼職工作者的資訊。總的來說,蓋洛普發現只有13% 的工作者對工作感覺投入,懷抱熱情,幫助組織向前邁進。但是大部分的人,大約63%的人對工作不投入,置身事外,如同夢遊般混過每一個工作天,很少投注心力在上面。其餘24%的人則是對工作非常不投入,實際上根本痛恨工作。換言之,對全世界近90%的工作者而言,工作不是成就感的源頭,而是感到挫折空虛的主因。試想這些統計數字代表多嚴重的社會、精神、甚至經濟上的浪費,有近90%的成年人在不喜歡的工作環境中做他們不情願也不喜歡做的事。
蓋洛普在這項調查中所詢問的問題,切中許多我在上文中列出的工作理由:我們是否有機會把工作做好,有最佳發揮,受到鼓勵進而學習和成長?受到同事和上司的賞識、意見被重視、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在工作上有好朋友?對絕大多數的人而言,工作很少提供這些機會,真的很少。因此我們要問的是: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本書將提供解答。
本文出自《我們為何工作》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