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你距離夢寐以求的工作僅差一步之遙,這時你絕對不希望犯下任何錯誤毀掉這項機會。
大家都很清楚基本的面試 Dos and Don’ts,而這篇來自兩位美國資深人資— Stacey 與 Amy 的建議,提出了八項應徵者常犯的扣分行為,相信能提供大家更為具體的面試技巧:
錯誤(一)、不懂得停止說話:
最多應徵者不自覺地犯下的錯誤,就是因過於緊張而講個不停,結果導致應徵者話說的比面試官還多,沒有適當表現出聆聽的能力。紐約科技公司的人資主管 Amy 指出傾聽的能力極其重要,只會滔滔不絕試著答出正確答案的人,終究無法成功。相對地,要懂得讀出細節—像是面試官的肢體語言,如果面試官身體後仰或前傾,或是發出清喉嚨的聲音,那麼你就該知道,是時候讓對方提出下個問題了。
錯誤(二)、對前工作嘴下不留情:
雖然道理看似明顯,但在面試時批評原公司的情形實在太常發生。可能是因為那些不滿的情緒仍然強烈吧,如果你在面試時突然有碎嘴前公司的衝動,趕快打住!當人資問起應徵者為何離開某任工作時,他們其實不想聽到對於主管的批評,或是把自己的狀況講得很慘。要懂得識相地端出正當理由說明為何離職,否則對於面試官來說,那些負面言詞簡直是大扣分,令人覺得你不夠成熟,並且會擔心要是雇用了你,往後出去代表公司的時候,你究竟能表現得多麼得體。
錯誤(三)、你沒發現自己出錯了:
基本的面試經驗法則告訴我們:作好打扮、並準時。「或者寄封 email 說你的列車誤點了;反正這在紐約時常發生。」—紐約人資 Amy 提醒說。
雖然一點小失誤不一定會葬送求職機會,但你最好還是警覺到自己出了錯,然後繼續進行面試。錯誤是可以被原諒的,畢竟人非聖賢,沒有人可以做到完美。但如果你沒能意識到自己出了包,這對人資來說是大忌:「惹我生氣的,是一副似乎自己沒有遲到的樣子。如果你出了錯,就要勇敢承認。」
錯誤(四)、說明信(Cover Letter)太過草率:
Amy 承認,她其實不太看履歷的目標 (Objectives) 段落,但 Amy 與 Stacey 皆同意寫好 Cover Letter 很重要。Cover Letter 有助你強調對於工作的瞭解,並闡明你能夠做些甚麼。即使身處數位時代,你也不能夠找藉口隨便丟出一封潦草的 email。花點時間,好好下筆,好好描述你對於公司的認識,將你過去的經歷連結上應徵的職位,展現出你如何得以貢獻自己的能力予公司發展。這樣的內容才能夠令你的履歷更加醒目。
錯誤(五)、表現過頭:
自信是必須的,但自大就不行了。人資專家說,雇用過於自大的員工會對辦公室文化產生不良的影響。他們會去觀察肢體語言,讀出應徵者是否具有同理心,或者是個過於自戀的人。
而專家們給的建議是:試著放輕鬆,並 be your (best) self。他們喜歡真誠的表現;如果你太裝腔作勢,這些資深面試官可是看得出來的。同樣地,如果你開始掰出一些連自己都不太懂的句子,或是刻意講好話討好面試官,這些也只會造成反效果。
錯誤(六)、缺乏熱忱:
如果你懶得修改履歷或是將套裝拿去乾洗,那麼你至少該展現出對這份工作的基本熱忱。面試能讓你更進一步地瞭解公司;反過來說也讓公司藉機瞭解你。如果你沒有表現出想要這份工作的樣子,那麼你可能早早就出局了。Stacey 說她從未雇用過沒做功課的求職者。所以,面試前一定要做好功課,瞭解這間公司、甚至包括你的面試官。
錯誤(七)、忘記禮節:
每當提到面試,你總希望能盡善盡美、像是將履歷印在高檔厚實的紙上。然而,某些老派的禮節也能幫你加分許多。Amy 舉例,她個人很重視「握手」這個動作:「雖然聽起來有點蠢,但我真的很在意。」那麼她注意甚麼呢?一次堅定自信的握手準沒錯。透過這個舉動,可以感覺出一個人是屬於外向或者內向性格。如果你應徵一份業務工作,那麼有力的握手較為加分。
至於 Stacey,她個人最大的禮節地雷其實很單純—沒有感謝信。面試後,如果你想試著表現得體,寄一封 email 表達你的謝意。可以在信件中提到你與面試官的某段談話,千萬別送出相同內容的罐頭感謝信。
錯誤(八)、提出薪資要求的時機不對:
最後,如果你幸運地拿下這份工作,那麼你將面臨最困難的部份﹝之一﹞了。
兩位人資認為,面試者最常犯的錯誤,一是太早提到薪水,二是完全沒提到。Amy 認為,應徵者主動提起薪資話題會顯得有些放肆,她覺得應該要爭取到某種優勢才有資格議薪。而關於第二點,Stacey 說:「大家﹝尤其是女性﹞默默在心裡上演談判小劇場:預設自己提出要求,預設公司如何回應。」而面試的緊張感,往往讓我們隨口蹦出一個自己不甚滿意的數字。Stacey 建議,你應該丟出一個開放性的提問,例如「你們能提供的範圍大致落在哪?」然後讓對方回答。
作者/Tsai P
想當科學家偏偏數理很差;盼望出國到處走跳偏偏念了很 local 的地政系。喜歡足球喜歡電影喜歡人,相信莫非定律所說: “If you don’t care where you are, you ain’t lost.”
本篇圖/文出自CAREhER
加入 CAREhER一起在職場和家庭中,找到更多不同的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