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安穩的退休生活,就必須擁有穩定的退休金來源,而且愈早準備,愈有機會規劃完善的退休金計畫。不過,退休金要多少才夠,每個人評估的面向都不同,推估的退休金額也不一樣,但有一項簡易又實用的指標可以參考,那就是 4% 法則。
4% 法則問世 30 年 曾被視為不敗金律
4% 法則是由美國財務規劃師威廉.班根(William P. Bengen)在 1994 從一篇《從歷史數據決定提領率》的學術研究報告中所提出的概念,是指在退休前,妳只要依照自己的投資屬性或偏好,打造一個適當的資產配置組合,並且在退休後,能從這個組合中固定提領 4% 的資金收入做為生活費,那麼至少可以維持 30 年用錢滾錢的退休生活。
也就是說,如果妳的退休生活,希望每個月可以有 5 萬、一年總共 60 萬的退休金,那麼依照 4% 法則,退休前就必須存到 1,500 萬,並投入可以穩定產生 4% 報酬率的資產,老後生活才有可能生活無虞。
經濟環境今非昔比 4% 法則面臨挑戰
不過,如今全球的經濟環境和 30 年前已經大不同,威廉.班根本人指出,通膨是現代退休金的最大挑戰,4% 法則的比例可能要上調至 4.5%,才有可能支持原先的假設,並表示資產組合必須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例如搭配大型股、小型股、債券等不同組合,才能提高承受市場波動的能力,降低虧損風險。
4% 法則的啟示:不理財才是最大的風險
現代經濟情勢雖然和 30 年前有著巨大差異,4% 法則也因此需要不斷調整,才能確保退休生活的財務安全。
不過,4% 法則帶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無非是「不理財就是最大的風險」這件事,無論是 4%、4.5% 或未來變成 5%,最重要的事情是,及早學習理財,配置自己的資產,並經常審慎自己的投資組合,才能應對市場的變化和風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