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到底該怎麼做,才不會因工作而影響家庭關係?(圖/Shutterstock)

雙薪家庭的幸福前提:別把職場低氣壓帶回家

工作壓力帶來生理與心理耗損

根據勞委會去年底做的調查,臺灣於2013年全年的工時時數高達2141個小時,在30個主要國家中排名第3;工時長第一個影響的層面,是每日疲憊的身體。有許多人在8~10個小時的工作後,就變成一個洩了氣的皮囊,只想要躺在沙發上不動腦筋地控制遙控器或是滑手機,如果此時還要被提醒處理家務,恐怕是雪上加霜,脾氣會來得比身體動作還要快。

另一個會在工作中被耗盡的,還有可以面對壓力的心理承擔程度。現代社會工作分工精密,每個人的工作內容都不免必須面對與人交流,處理各種大小的人際狀況,即使早上都精神抖擻地上班,經過一日下來同事、其他與工作相關人士的疲勞轟炸,接近下班時間,不知不覺中連與人聊天、作基本的社交都讓人感到煩躁。如果此時另一半問起:「晚餐想要吃什麼?」可能還會引起不耐:「連這種事也要問我嗎?你不能自己決定就好?」

未覺察與紓解,壓力成黑洞

於是,在工時長的捆綁之下,大家僅能將這些情緒及疲憊暫時推到一旁,撐起意志處理當下的家庭要務;所謂的壓力,就靠快速又簡單的方式解放,「例如有些人就會開始喝酒、抽菸麻痺自己,比較極端的甚至是飆車,或是加入更多應酬。」羅惠群諮商心理師說到,但是這樣的方式不但無法有效解決問題、對健康有害,有時還會引起另一半的不快,爭吵過後又是更多壓力,再次陷入行為的惡性循環。真正有效的方式,需要時間與耐心,發掘出壓力源之後找出較好的方式解決,可惜在忙碌的家庭裡,似乎不太容易做到。

角色定位增加夫妻分工壓力

除此之外,由於成長環境影響,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模式仍悄悄地左右著臺灣的每個家庭,例如女性將重心放在孩子的成長,男性將重心專注在外面的工作,即使今日社會形態轉變,男性與女性的工作量逐漸一致,夫妻雙方回家之後,仍需面對傳統的分工壓力:太太可能需要煮飯、洗衣;先生一旦無法賺取足夠的家用,就會被太太視為「無用」、沒有發揮其角色的功能。即使有一方對於工作或家務的分配現況不滿意,卻無法放手或暫停,害怕自己成為家庭的負擔。

於是,「金錢」常常坐上夫妻爭吵原因的寶座,只要先生工作不順、沒有賺取相對的工資,就會讓太太失去安穩家庭的感受、轉而使得男性感到自卑。雖然金源在現實生活很重要,卻不該成為「非有不可」的吵架工具。這樣的場面容易讓孩子從小耳濡目染,於是他們便開始覺得「有錢才會幸福」、「我長大以後一定要賺很多錢」,甚至將過錯推給自己,認為因為自己的存在需要很多金錢來培育,才讓父母總是因為這個議題吵得面紅耳赤,除了害怕父母之外,有時更會導致他們的行為發展受到影響,甚至出現偏差行為。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