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要處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大小事,絕大多數的事項都經過規劃,但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福,有時候計畫趕不上變化,不一定每件規劃好的事情都能完全如願,所以必須要有緊急備案,來應付令人措手不及的變化。
日常生活的瑣事尚且如此,更遑論和錢有關的緊急事件。萬一有急需用錢的狀況發生,手頭上可動用的資金卻不足以應對時肯定心急如焚,因此平時就要把緊急預備金的觀念放入理財規劃中,才有辦法在未來的某一刻填補突然冒出來的財務缺口。

我們一般只知道如何存下緊急預備金,但緊急預備金該怎麼存?存多久比較安全?關於緊急預備金,有沒有其他理財方式可供參考?或者該如何運用緊急預備金,使其更有效率?這些是多數人可能不太清楚、但其實可以著墨更多的地方。
如果妳還沒把緊急預備金列入自己的理財規劃,或者已經處在儲蓄緊急預備金的階段,想知道更多關於緊急預備金的運用方式,那麼不妨先認識緊急預備金的用途,並參考緊急預備金的 3 個方案,檢視自己處於哪個階段,找出適合自己的規劃方式。
常見緊急狀況有這 2 類
無論妳是小資族、中資族、熟齡族、租屋族、有房族或育兒族,普遍容易面臨到的緊急狀況通常有 2 大類,第一是失業空窗期,例如轉換跑道、被裁員,另一種則是傷病的變故,例如自己或家人發生車禍、職業災害和中重度疾病。
面對這兩種情況時,萬一沒有緊急預備金,會在沒有收入或支出遽增的期間擴大財務的坑洞,因此緊急預備金至少要能應急一段時間,才有更多彈性可以應對。
緊急預備金應該存多少才夠?
緊急預備金一般建議至少要存夠 6 個月的生活費,例如小資族一個月生活費需要 3 萬元,緊急預備金則要準備 18 萬元;如果有家庭,一個月的開銷是 8 萬元,那麼建議至少存下 48 萬元的緊急預備金。
不過要提醒的是, 6 個月的緊急預備金是最低標準,因為上述情況只有評估生活開銷,如果也把重大緊急狀況考慮進去,實際需要的緊急預備金額可能會是原先的 2 至 3 倍。
緊急預備金方案 1:先存錢 再用存款理財
談到理財規劃,存錢往往是第一步。或許存錢聽起來有點老套,但如果妳存不了錢,就沒辦法依據帳戶裡的存款數字,評估自己的理財規劃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如果妳目前口袋所剩不多也沒有關係,只要願意透過開源節流的方式存下錢,任何時候開始都不嫌晚。
等存到一筆錢以後,可以先嘗試用定存錢滾錢,定存的利息雖然不多,但卻是最安全的做法,如果妳並不想承擔任何關於投資的風險,定存理財就是最適合妳的方式。
定存有「零存整付」、「存本取息」和「整存整付」三種方式。
零存整付是每月存入固定金額,產生的利息會滾入下個月的本金內,利息最少,但存錢壓力也最小。存本取息是一次存進一筆本金,並於每個月領息,但該利息不會滾入下個月的本金,領到的利息次少,適合退休族一邊保本、一邊領生活費。
至於整存整付則是一次存進一筆本金,但每個月產生的利息同樣會滾入下個月的本金內,賺取的利息最多,但存續的時間愈長愈有利,適合至少 1 年以上都不會動用到的資金。
如果存款的進度才剛開始,可以先考慮用零存整付慢慢存錢,等到後期再依手上的資金選擇另外兩種定存方式,讓存款愈滾愈多。

緊急預備金方案 2:用少額保險費 換取高額保障
雖然金融理財的範疇也包含保險,但一般談論到緊急預備金的時候,多半以存錢的角度出發,並實行各種省錢、存錢法,較少將保險配置列入其中,不過萬一重大事故發生時,保險能夠代為承擔的風險也相對會比存錢高出許多。
當妳的緊急預備金儲蓄到一個水位時,如果對保險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可以視手上的緊急預備金水位,針對自己會面臨到的緊急狀況斟酌進行小額配置,投保一些低保費、高保障的保險商品。
例如台灣騎車、開車通勤的上班族非常多,而台灣交通意外事故頻傳,一發生車禍,輕則受傷、重則住院或復健,休息期間從數天到數月都有可能。若妳是家中的經濟支柱之一,面臨到這一類的緊急狀況,就可以斟酌考慮是否配置低保費、保障額度相對高的意外險或實支實付保險。
不過要提醒的是,可以列為緊急預備金的保險方案,只適用於少部分「低機率、高風險」的意外事故,建議只針對上述傷病類的風險規劃相關保險商品。此外,儲蓄險、年金險等類型雖然可以增加收入,但保險存續的時間必須夠長,才會產生合理的效益,而且期間若解約往往需要支付違約金,不宜輕易動用,並不適用於緊急狀況。
如果方案 1 的存錢水位尚不足以進一步考慮到保險階段時,也建議先存到「安全的錢」,再斟酌考慮方案 2 的配置方式,也要記得不宜支出太多保險費用,以免本末倒置。

緊急預備金方案 3:定期小額投資
如果妳認為自己在方案 1、方案 2 的規劃上已經充足,但希望藉由既有的緊急預備金水位,適度配置一些資金在投資方面的話,則可以依照自身情況和風險屬性,考慮用美元定存,或提撥小額資金定期定額投資基金和 ETF。
與股票、期貨等金融商品相比,美元定存、基金和 ETF 整體的獲利雖然不如前者來的高,但價格的波動相對小,風險也相對低,而且要定期定額、定期不定額或不定期投入適量資金都可以自行選擇,如果持有的時間夠長,甚至有機會賺到匯差或配息。
至於要配置多少資金在方案 3,則視個人可以承擔的風險而定。如果具備一定程度的投資基礎,也可以自己判斷匯率、價格出現「相對甜蜜點」的時候,用小量資金分批買進。
但是要記得,涉及到投資就有賺有賠,所以方案 3 的資金量在緊急預備金的比例中切勿過高,避免出現發生虧損時,卻碰巧面臨緊急狀況的窘境,這樣就失去原先儲備緊急預備金的意義了。
無論手頭上的錢有多少,都建議針對自己的現況規劃一套能夠存出緊急預備金的理財方案,畢竟人生每個階段都會面臨到不同屬性的風險,若平日養成儲備緊急預備金的習慣,不僅可以減少焦慮感,也才能在重大危機發生時,讓它幫妳渡過難關。
姊妹淘提醒:在進行投資決策和選擇金融保險商品時,務必自行審慎評估,詳閱商品內容,並自負投資風險及盈虧。
延伸閱讀
剛出社會月薪3萬!33 歲北漂族用「烏龜存錢術」存到200萬
8 年獲利 150 %!季芹曝 2 項投資金律是「理財起手式」